王铮谈北大附中教改:打破行政班之后,我们怎么做?
北大附中的教改中,推行走班选课,取消班主任、年级主任,设立导师,取消课间操,设置专业级别的赛事,引进社会资源做戏剧、舞蹈教育,在全校覆盖无线Wi-Fi......核心是提倡学生自主学习。
同时,北大附的校长王铮也说,高考回避不了,这是一场必须参与的游戏,而且一定要做好。
北大附中这次课程改革所面临的是一个国际化的背景,同时又是现代化、信息化社会发展的阶段,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注定这次改革不是简单的教材的变革或内容的删减,而是一种体制性和根本性的变化。
北大附中的改革是从什么地方开始的呢?从打破行政班开始的。每个学校最核心的是行政班,固定在一个班级里面,毕业之后回到学校,学生最想看到的是曾经的班级,上课的教室,这么多年在一个班学习的同学,因为行政班是我们教育体系的根本,但是这个体制是否真的能满足教育,满足学生的需求呢?
现在我们在教育上的一个共识是要有选择性,包括高考在内,而行政班最大的问题就是:所有的学生同步的、单一的在进行着一模一样的学习过程,是完全固定的模式,没有选择性。
行政班的好处则是,同学之间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同时便于校方进行最有效的管理。但是一个再好的制度,如果我们一直就这样把它持续下去也是会出现问题的。我们的基础教育共 12 年,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12 年教育都是按照行政班走的,行政班就把教育固化到了一个固定的模式里面,四、五十人一个班,45 分钟一节课,班主任起的是行政管理作用,他面对的不是个体,是一个班,把这个班管起来,这样一种模式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是不是适合呢?
我们发现,小学一年级学生非常的不适应,因为他从幼儿园到了这样一个孤立起来的座位,固定的 45 分钟时间,这样一种固定化的模式非常不适应。看一下国外的教育,小学低年级要和幼儿园接轨,要给小孩子们一个安全感,像一个家庭的氛围。芬兰作为一个在基础教育非常领先的国家,他们的小学全部是包班制,是主题教学的,这种模式适合小学这个年龄阶段特点。到了小学高年级,像我们现在的课堂一样是分科教学,班级有班主任的管理,到初中之后就有了很多选择,有选修课,不同的学生上不同的课,走班制在国外的初中已经非常普遍,是一个基本模式。
所以,我们在最开始做走班教学的时候,有人说你们怎么像大学一样?在不同的专业教室上课,不同班的学生按照不同的课表去上课。其实从世界范围来看,初中就是这样做的。我们没有像大学,我们就说不要像小学高年级一样还是固定班级,应该有高中的状态。国外的高中连班级、年级的概念都没有,一个高中只知道有多少学生,不知道有多少班,因为开了不同的课,学生选了不同的课,形成了非常多的教学班,没有一个班的学生上的课一样,固定在一个教室里上课。这个时候,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学习方式以及交往方式都发生了变化,到了高中看起来更像一个小社会,学生的交往不受班级的限制,学习可以有自己的选择,生活是在一个学校的范围里,而不是在一个班级的范围里。一句话,我们更希望进了高中之后他是一个学校人,而不是一个班级人。
那么,自然而然,高中毕业,成人之后,走入大学,走入社会,不像现在的高校这么困难,进来的学生还要有班主任的管理,有时候家长还要去照顾孩子,孩子的独立性、交往能力、选择性、自主性都不强。我们看到从小学低年级跟幼儿园接轨,到高三跟大学、跟社会接轨这样一个成长性的基础教育体系。所以层次性和成长性是教育本身要有的,而不是 12 年的时间都按照班级管理的模式进行学习,学生是没有成长的,只有年龄的增长。
打破这样一个系统之后,各个学校面临的就是建立一个什么样的新系统?一直以来班级制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是教学的基础,没有了这个怎么办?有了选择之后,出现的问题是非常复杂的。在中国有几千人、上万人的高中,为什么能够这样管理?因为是整齐划一的,所有的学生都做一样的事情,所以人数的增加只是数量的增加。但是如果是进行个别化的教学,进行流动的走班、有选择的教学,几百人的管理难度比几千人、几万人都要难,因为管理上发生了质变,而不仅仅是数量的变化。所以,构建一个新的系统,就必然要让学生能够有选择,能够有自由,能够有多样化,能够有流动性,能够有成长性和发展性的必然基础。
我们构建了这样的一个体系,首先如果学生选择了不同的地方,上不同的课,有不同的课表。对学校来说,课程的建设和开设变成了老师最核心的问题,这个课怎么开,开什么样的丰富课程?而不是说在一个教室里,我去上课,去管理学生。
我们是通过学院来解决这个问题的,也就是说学院是老师的集合体,在不同的学院,老师开设不同方向的课程,这个学院跟大学的物理学院、化学院、法学院不一样,不是开一个学科的课程,而是开某一个不同方向的课程。北大附设置了四个学院:
行知学院基本上涵盖了国家课程里面的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也就是说,它是基本常规课程的提供。
元培学院希望提供一些深入学习的课程,包括跟大学的衔接,包括我们自己通过专门化、高等级的课程。
博雅学院尝试一些通识教育,打破学科、跨学科的人文教育这类课程,可能跟升学不对应,但是对学生的发展和人文素养的综合来将一个新的课程体系。
道尔顿学院提供中外比较的课程,引进国外新课程,为他的出国升学发展途径提供了方向。
老师在学院里面建设课程,不是把学生安排到这个课程里面,学生通过选择不同学院的课程形成个性化的学习进程。
刚才说的是学院提供的学科类的课程,同时还有三个新的领域:表演艺术、信息通用技术、运动与健康。这三方面为什么单独拿出来?因为不是学习知识,也不是单纯地学习技能,而是要体验跟他的成长非常相关的内容,我们不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而是体验、创造、发展为主。所以我们把它叫做活动类课程,实施方式、评价方式、组织管理方式都不一样,这就形成了一个系列。
学生的集体在哪儿?没有了行政班,教学班不断地组合、变化,学生的成长和归属在哪儿?我们把它叫做书院。书院是学生的集体,是学习以外学生的归属,在学习学科课程之外,学生还要在学校里生活、交流、活动,还要有自治。书院制打破固定班级的概念,把高一、高二、高三的学生纵向划分成了八块儿,每块儿里面都有高一的学生,也有高二的学生,也有高三的学生,他们会形成一个集体,这种归属不是说他们上课在一起,而是生活、活动、交流在一起。
书院的特点跟以前的班级不一样的是,有高年级的学生,有低年级的学生,像一个小学校一样,但不是以课程为主,而是以活动为主,高年级的学生可以带着低年级的学生进行活动。书院实行自治,不是班主任老师管理,而是他们自己形成归属感,形成一个团体。
学生的管理到哪儿去了?以前是班主任管,基本上做的是人盯人的管理,但是如果有了流动和变化之后怎么管?这是我们的教务管理做的事,通过信息化平台让学生可以自由选择课程,通过信息化的手段进行管理,教务系统对课程进行管理,完成学生跟课程的匹配和评价。
成长辅导处是学生自己的一种心理教育,我们没有班主任,有导师,用书院的活动把大家组织起来。以前简单的灌输式德育教育现在是通过辅导、引导,以导师的形式和活动的形式来开展。学生不仅要在学校,还要有社会实践活动。
当然,中国现在还面临着升学的问题,升学的问题怎么解决?我们在高三分成了两部分,一部分是预科部,基本的课程在高一、高二能学完,但是必然要面对高考这样一件事儿。高考是应试化极强的过程,现在高考也在改革,在命题方面希望加强对能力的考察,但是还是有限,态度、情感、喜好通过选择能表现一些,但是不能够完全地表现出来。
应试教育最根本的是按照分数来录取,注定了它所引导下的升学制度是应试教育,因为你比我多 1分,你跟我就不一样,它不是一个完整的综合的评价。学生为了争这 1 分,很多学校提出来 1 分就要打败 1000 人,是这样一个概念,必然要陷入其中。我们也会面临高考,我们也逃不脱高考,这是我们面临的问题。但是我们怎么看待这件事情?
高考回避不了,但是我们不认为面对高考的训练是一个真正的学习。我们可以认为它是一种游戏,或者说是一个别人定好的规则,按照这样的内容,按这样的方式来答,所以我们说可以是设定的一个游戏。这个游戏有什么好处?最大的好处就是它的公平性,对大家都一样,但是公平的东西是不是最好的东西呢?不一定,它只是公平,它并不能引导我们向一个好的方向发展,向一个成人的方向发展。但是我们要经过一个需要公平的台阶进行升学,我们就说要把它看成是一个游戏,我们要参与这个游戏,要把这个游戏做好。但是真正的学习不是禁锢在这里面的,而是以兴趣、以深入钻研、自主思考、不同的见解和深入探究来进行的,这是真正的学习。
所以我们有一个单独的预科部,就是为了我们绕不过去的,体现公平的升学。我们就要按照这样一个游戏规则来做,用最高效、最简单的应试把它做好,我们可以腾出更多的空间进行真正的关乎学生成长的,关乎他未来发展的学习过程,这是我们的一个策略。出国是另外一种评价,到国外留学不是按照一分一分来看,是有一个申请的过程,要有综合评价,要有各方面经历的评价,还要有推荐信,还要有他自主的选择。不同的方向,引导学生不同的发展。
说起来容易,看起来好像也很完美,但是真正做起来并不是那么容易。这次的活动是“走进北大附中”,不是听我讲什么样的东西有道理,什么样的做法合适,而是我们现在真正做了什么,真正是怎么做的,所以希望大家走进我们的工作坊,面对一线教师,同时能体验这样一个过程是怎么进行的。
学院制有不同的学院开设不同类型的课程。比如孙玉磊老师提出,语文的教学不再学课本,因为课本的小文章的字词句不能提高学生的文学水平和语言运用的能力,以及他对世界的理解和思维,不是靠这些片段,而是他真正能够通过整本书的阅读,经典阅读来理解社会。这个课是讲怎么读书,怎么讨论的,是通过整本书的阅读来进行的。现在高中所有的语文课都没有新课本,都是选择不同的经典,按照学生的兴趣,按照课程的设置各层次的书由学生选读。
以英语教学为例,我们不是只把它当成工具,而是当成语文来学,通过英语的学习用英语的思维方式去理解,不是简单的字词句,不是简单的选择题。物理学习这样的实验学科,不是知道了以后简单的验证,而是通过实验来涵盖和引领这个学科进行真正科学的探究。
活动类课程则是学生的参与和综合,并且将课内和课外的学习结合在一起,我们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内容选择,他最喜欢的内容除了课上可以学,课下还有俱乐部活动。我们开了非常多的课程,不是以前简单的美术和音乐,而是戏剧、舞蹈、影视编导等一系列课程,但是这些师资从哪儿来?我们不可能聘请那么多的老师,这是我们面临的问题。那么社会资源能不能进到学校里面来?可不可以作为教育资源?这是一个学校的结构能不能吸纳的非常重要的核心点。如果你有一个学校的体系,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功能才能有很多外部的资源进入到学校。我们通过各类跨界合作来实现课程建设的丰富性、专业性,给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学生是沉浸在体验式和专业化,与社会相联系的环境里进行学习,而不只是为了考试和知识的学习。
我们的学生管理是什么样子?导师制怎么进行?我们学生在老师没有盯着的情况下,怎么通过自主的选择,对自己的调整,最后要通过评价承担后果和责任,变成一种自主学习,而不是被动的学习。如果要是自主的学习,就要有非常多的体系来帮助他,让他能看到后果,让他知道发展进程,而不是老师今天说你该干这个了,明天该干那个了,为了避免你出问题,这个也不要做,那个也不要做。我们学校里学生会碰到很多问题,会受到很多挫折,很多事情我们是可以放开手让学生去做的,但是一定要有一个体系给他以保证,这个体系也变成了学校的核心,特别是在育人的关键环节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高三虽然要面对应试,但是我们也不希望是把学生灌成应试,还希望他能自主的学习。因为他在复习,高中很多知识都学过了,但是跟高一、高二的学习不一样,不是为了扩大视野和深入学习的方式去学习,而高考有一些标准,这个坎儿能不能过,这个任务能不能完成,要用一个新的态度来看待,要让他发现,我的知识面对这样的标准要求和考核,我需要怎么做。老师讲课的时间占他们课时的 1/3,自主的学习占 1/3,跟老师互动交流答疑占 1/3,而且很多东西不是靠老师讲,而是通过信息化的方式,翻转课堂的方式,让老师起到对问题的诊断、辅导、帮助,而不是大家从头到尾今天过一遍,明天练一遍的方式。高三学生能够更自主,能够实现人生当中非常重要的跨越,对学生来讲有很大的成长。
国外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学习,比如他们的课堂要进行很多讨论,不让学生记笔记,要让学生把精力放在跟别人的交流和理解方面,但是下课之后要求学生记笔记,当作一个回顾。这堂课下来,通过你的回顾理解了多少,能记住多少,又能自己生成多少东西,这是有价值的,这个事情是非常难的,我们也不会这样。
初中现在有中考,我们也在尝试能不能打破中考,进行高初中的衔接,初中能不能从更直观的主题学习,任务型的教学方式进行学习,到高中再进行分课。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同时信息化应用是我们学校非常重要的支持,因为你的个性化,通过自主的渠道得到很多信息和指导,信息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
现在提出了供给侧改革,有了需求之后,我们的供给是否能够跟得上。在我们学校,这两方面都非常重要,首先我们要刺激学生提出需要,我们不怕学生有想法,不怕学生有个性,就怕学生不知道要干什么,我们要把需求刺激出来,再整合资源,以最有效、最合适的方式,通过市场经济的方式让他能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需求,我们提供很好的供给,这方面的支持来自于方方面面,包括学校也要重视环境的建设,资源的建设,给学生提供更多的空间,更多的可能性。这些是我们对学校管理和建设的方向。
在学校新的生态里面,特别强调自主,学生在这个学校里如果不自主就不知道干什么,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计划和安排,进行自己的事情,可能都很不一样,但是这些不一样会刺激到他,会让他看到很多的不同,看到很多的可能性,他会想我是谁,我要去干什么,主体性才能被刺激出来,之后他要进行选择,他知道目标是什么,知道自己是怎么样的才能进行选择,我们通过开放,通过融合可以把更多的资源放到学校里面来。
马斯诺的需求理论大家都非常熟悉,现在社会发展到这样一个阶段,对比一下会发现,现在的物质已经很丰富了,很多事情机器都可以做了,那么人干什么?人在满足了底线的需求以后就要有自我实现,就要有个性化,凸显人的意义。所以自我实现、自我发展和个性化的发展是人的一种需求,同时也是社会和时代的需求。在我们学校里,如果能够把它结合起来是教育的发展方向。
我讲这些并不重要,特别希望大家能够在我们的工作坊里真实的走进我们在做的一些事情,特别是希望大家的思考给我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同时希望大家回到自己学校里面,在教育中有更多的改变,我们特别崇尚行动,特别崇尚探索和尝试,其实很多东西都是通过这个过程才能够有新的发现。希望大家这两天在学校里探讨和交流过程中用自主的学习方式,共同探讨。
▼
来源 | 芥末堆看教育
作者 | 阿槑
图 | 花瓣网(版权归原作者)
责编 | 黄春霞
“新校长传媒”广告合作请联系 023-67450968
推荐阅读
点击关键词,阅读更多“智见”相关内容
/ 蒲公英大学2017年课程 /
点击下图,直接连线 ▼
/ 核心素养盒子 /
点击“阅读原文”,一键订购!